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,意为“重症医学科”。工作在医院ICU的医护人员,面对的几乎都是生命垂危的重症病人。为了与死神抗争,他们常年奔波忙碌在“密封”的病房里,守护在重症病人身边,以博大的爱心和精湛的技术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。
走进伟德体育官网附属中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,20张病床上躺着身上插满各种管子的病人。“进入ICU的病人一般都是院内的重症病人、高危病人或者终末期病人。每天面对这些性命悬于一线的重症病人,我们是时时刻刻在和死神赛跑。”伟德体育官网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、重症医学科主任邱海波说,“只有在一场场直面死神的战争中立于不败,给重症病人更多活的机会,才对得起生命的重托。”
邱海波教授正在给重症病人检查。
ICU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时刻监测患者的各种生命征象的变化,及时发现患者的细微变化,实时掌控病人的病情,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,将险情处理在萌芽阶段。邱海波说:“过去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离不开听诊器,大多依靠自己的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、病史作分析。现在,各种高、精、尖的监测仪器成了医生的眼睛、耳朵和手。”
75岁的王老伯因为脑梗塞被送入ICU,常规治疗一周后突然出现心跳骤停、血压急降的状况。按照常理分析,老人有可能是心源性休克,也有可能是神经系统的病变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这一突发情况。ICU的医护人员迅速用“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”给老人做了中心静脉压监测,“监测读数为-2,正常人的数据应该是5-10,结果显示患者是由于脱水过度导致的休克,我们第一时间给他输液后,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迅速恢复了正常。”
重症人一旦发生休克,抢救难度将数十倍增加。如何发现早期休克,是临床的一个大难题。2001年,邱海波从德国引进胃黏膜PH值监测技术,因为肠道是休克病人最先发生缺血的器官,这项监测数据可以提示病人是否将发生休克,对医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人休克、进而防止多器官衰竭都起到关键作用。这项技术获得了当年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。
据邱海波介绍,目前伟德体育官网附属中大医院ICU拥有国际先进的监测设备,包括先进的呼吸机、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、连续血液滤过仪、血气分析仪、IABP、神经功能和膈肌功能监测设备、ECMO等,“严密的监测设备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读懂病人,更加准确地找到病因,从而更加迅速地拿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,让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。”
被送到ICU来的病人,不是高危就是重症,病人和家属往往都把ICU的医护人员看做是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。邱海波说,在这时,如果你给他们一点点希望,就会变成生命的亮光,一点一点地将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拉回。在邱海波看来,为每一个病人尽心尽力是医生的天职。然而要为一个个重症病人带来生的希望,仅有责任心远远不够,更重要的是要有超一流的治疗技术。
30岁的小刘婚后不久怀上了双胞胎,这让她和丈夫感受到了双倍的幸福。然而,一次小小的感冒,却给母子三人带来了灭顶之灾。今年2月,小刘发现自己感冒老是不见好,就在家附近的诊所挂了两天水,仍不见好转。随后,丈夫陪着她到建大卡的医院就诊。这时,小刘的症状加重了,出现了急性黄疸、凝血功能差,最终确诊是死亡率高达70%的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。医院发出病危通知单,表示大人和孩子都可能保不住,随后小刘被转入中大医院,入院时小刘已经昏迷不醒,脸色青紫。医生首先为小刘终止妊娠,之后她仍处于昏迷状态。急性脂肪肝对肝功能损害非常严重,肝脏的解毒、代谢、胆汁排泄、凝血的功能统统丧失,可以说失去了整个人体运转的“半壁江山”,一旦出现颅内、皮肤黏膜的出血或是肝心脑病感染,那病情就很难控制。必须启动肝功能恢复治疗,才能渡过难关。最好的方法是用“人工肝”替代治疗,让患者的肝脏得到“休养”。据邱海波介绍,“人工肝”其实就是用各种仪器来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,在药物和营养治疗的过程中,不断地监测肝功能指标,让肝脏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度过最危险的高峰时段。在“人工肝”的技术支持下,6天后,一直昏迷的小刘奇迹般地苏醒过来,两周后,她的肝脏功能慢慢恢复,最终康复出院。
29岁的小伙李明(化名)因为一场小感冒引发病毒性重症肺炎,身体多脏器衰竭。被送入中大医院ICU后,医生用一台新型“人工肺”代替患者自己的肺连续工作7天7夜,最终将他从死亡线上拖回。邱海波告诉记者,正常人是通过肺将空气中的氧气“加”到自己体内的血液中,而该患者的肺却基本处于“罢工”状态,如果使用呼吸机,肺可能就要破,很难有存活的可能。李明已经出现多脏器衰竭,生命危在旦夕,必须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(ECMO)。相当于在患者体外设置一个“人工肺”,“人工肺”再和氧气相连,代替患者的肺进行呼吸工作。过去的体外膜肺氧合只能让肺不工作几个小时,现在由于材料的进步,新型的“人工肺”能让肺“休息”两个月时间。李明接上“人工肺”后,他的血氧饱和度很快就恢复到正常水平,之前受影响的脏器也逐渐好转。“人工肺”工作了7天,等于让他的肺好好休了一个“小长假”。7天后,医生撤掉了“人工肺”,李明能够自由喘气了。当他从昏迷中苏醒,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外转了一圈。
过去的重症医学科(ICU),常常给人以“冷冰冰”的感觉,因为这里的仪器多、管线多。几乎每一个病人的身上都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管子,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是靠机器的不停运转才能维持生命。然而,走进中大医院的ICU,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缕温情。
ICU的病人多是重症,因为病痛的折磨,他们的痛苦常人难以体会。但是在这里,我们没有看到病人因为疼痛而扭曲的脸孔,没有听到病人因为疼痛而不住的呻吟。原来,为了消除患者的疼痛、焦虑、恐惧和躁动,镇痛与镇静已经成为中大医院ICU对病人的常规治疗。而合理使用镇痛、镇静药物,可以消除病人的痛苦以及不良回忆,使病人安静接受治疗。看着医护人员穿梭在病床间,脚步快且轻,他们细心观察监护仪上的生命指征,娴熟地进行各种操作,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。
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,ICU是无陪病房,病人家属只能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探望病人1小时。“尽管探视时间很短,但是亲情交流却能带给病人更多战胜疾病的信心,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孤军作战。”据邱海波介绍,在保证完成应有的护理基础上,ICU的护士们还会给意识清醒的病人读报纸,帮助他们了解讯息,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。
专家简介